近日,由江苏裕隆环保有限公司参与编制的三项团体标准:《废水生物增强处理 圆柱状有机生物载体》(t-caqi-20-2016);《污废水生物增强处理 降流式反硝化深床滤池系统工程技术规范》(t-caqi-24-2016);《废水生物增强处理 上流式一体化生物反应器系统工程技术规范》(t-caqi-19-2016)正式出版发行。上述标准是由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水环境工程技术与装备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南京大学主编的六项团体标准的三项,经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审核批准,并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中发布,现已正式出版发行。
团体标准是由团体按照团体确立的标准制定程序自主制定发布,由社会自愿采用的标准,而团体是指具有法人资格,且具备相应专业技术能力、标准化工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和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团体。根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国发[2015] 13号)中指出,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分别是强制性国家标准和推荐性国家标准、推荐性行业标准、推荐性地方标准;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分为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侧重于保基本,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侧重于提高竞争力。裕隆环保此次参与的三项团体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公司在圆柱状有机生物载体、降流式反硝化深床滤池系统工程和上流式一体化生物反应器系统工程方面的竞争实力。
圆柱状有机生物载体(简称“载体”)是伴随着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的发展应运而生,是mbbr工艺的核心部件,具备比表面积大、水力阻力小、抗冲击性强、挂膜周期短、使用寿命长、投加简单、无需日常维护、能耗低等特点,有利于微生物在载体内侧附着生长,形成较稳定的生物膜,并且容易形成流化状态,因而得到广泛应用。迄今为止,研究者们已经开发出大量的各种材质、结构、形状、大小的生物载体,很多已经市场化。但是,由于生物载体市场的规范性不够成熟,种类繁多,质量千差万别,一定程度上阻碍该产品的推广。相关行业与圆柱状有机生物载体有关的产品标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推荐性行业标准《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 悬浮填料》(hj/t 246-2006),该标准对产品的定义、命名、分类以及一些物理性能作了规定。但是,在涉及到产品性能的关键技术指标却未做任何直接技术规定,从而导致填料的选择缺少技术指导。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水处理用高密度聚乙烯悬浮载体填料》(cj/t 461-2014),对载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能作了规定,但在生物性能方面只涉及到挂膜后生物膜好氧活性指标,即硝化速率和有机物去除速率,未提出兼氧或厌氧活性指标。另外,对行业中常用于评价生物性能的指标“生物膜量”也未作出相应的规定。此次的标准规定了一套较全面衡量生物载体生物性能的评价指标和相关的快速测定方法。
我国各级环保部门普遍要求污水处理厂严格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指标》(gb18918-2002)一级a标准。降流式反硝化深床滤池在城镇污水处理中的功能是反硝化脱氮和去除固体悬浮物,降低污水中的硝态氮量及ss,从而降低污水中的tn和ss指标。目前,基于反硝化技术已经研究成熟并在污水处理厂广泛应用,制定降流式反硝化深床滤池系统工程技术规范,降低能耗、提高污染负荷,将有助于我国深度脱氮技术进步,为规范行业、市场及产品评价等提供实施依据。
同时,目前厌氧(或水解)-好氧一体化技术是复杂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的主流技术之一。国内外对厌氧(或水解)-好氧组合工艺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研究已经开展了30余年,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可快速有效降低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的投资成本和运行费用,且具有较好的出水水质。上流式一体化生物反应器在国内外均已得到一定的推广应用,制定上流式一体化生物反应器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标准,规范和指导其工艺设计、施工、安装、调试、验收、运行、维护等,提高相关处理工艺的技术水平,实行规范化施工和运营管理。
此次三项标准的正式发布表明裕隆环保在产品生产、工艺设计、现场施工等在标准化建设方面开启了新的篇章,尤其是《废水生物增强处理 圆柱状有机生物载体》为载体的产品质量控制和第三方检测建立明确的依据,制定相关技术参数和生产要求,对生产企业起到指导和规范作用,并有助于引导生产企业的技术进步、规范市场具有重大意义。